《人民文学》2022年01期封面。
本网讯(记者 李婷婷)“《大湖消息》实情在水在岸、世情在人在乡、诗情在物在我。”1月1日,《人民文学》发布2022年01期卷首和目录,我省作家沈念的最新非虚构作品《大湖消息》正式亮相。
七星湖、红旗湖、春风湖、采桑湖、长江故道……这些标志性的地名,凝缩着湖湘大地母亲湖和长江湖南段的纷繁历史和治理改变。《大湖消息》记录了作家沈念近十年百余次去往东洞庭湖湿地、长江集成孤岛的见闻与思考。作者以个体行走的遇见及湖区人的生存现实,叙说麋鹿、候鸟、江豚、鱼类、欧美杨林及各类植物等与人和土地的命运交集,背后折射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,展示时代变迁中生态与生活的渐变和嬗变。
“水,给了大地灵性、厚重、声名,也给了人刁难、悲痛、漂泊。”对于生长在湖区的沈念来说,这是一次个人的行走记述,“我在湖区生活多年,水养成了地方性格,也成了激荡灵魂,而往往就是经年累月守在你身边的事物,是最容易被忽视的。这种忽视像落入水中的砂石,不是外在力量的介入,就永远保持一种沉寂的姿态。”
“也许我毕生内疚的,也是我从这块土地上索取过那么多,却还没有过任何回报。我想从水流中‘创作’一个未来,那里有对这块土地最坦诚的信任和依赖。”作者努力通过凝视水流、飞鸟、麋鹿、芦苇等湖上的物事,打开探察江湖、湿地世界的一扇窗口。他倾听水的语言和表达,体察水的视觉与原则。他相信世间的魔法隐藏在水中。“在与水的对视中,我看清人,也看清自己。”
在一个声像网络遍布的时代,他以实勘大地的方式,多次深入到洞庭湖腹地、长江集成孤岛,去遍历它的前世今生,它的变迁、迭代与承载的深深期许。
“我选择将行走的笔墨放在湖区许多既普通又不寻常的人身上,试图在打捞他们的人生往事时将属于江河、湖泊的时光挽留,学习承受艰难、困阻与死亡,尝试以超越单一的人类视角,去书写从城市奔赴偏僻之地的‘我’对生活、生命与自然的领悟。”他以一部致洞庭湖和长江湿地的深情书,一部致江湖儿女生存情状的笑忘书,承载他对这片湖水的信任与依赖,传达他对坚韧生长的湖区人最诚挚的敬意。
这是沈念回馈这片土地的方式。
《大湖消息》书影。
【专家推荐语】
仁者爱山,智者爱水,沈念爱洞庭万物,写下这一本有关故园的梦境、词典、时间史,让我重返少年的湖边岁月,往事历历,思绪万千,水天深处不知今夕何夕。
——著名作家 韩少功
沈念亲身经历并以关切之笔写下水的故事,也是写下人水之间的日月星辰、际会变迁与悲欣交集。
——著名作家 刘亮程
《大湖消息》是静的,静水流深的静,包容厚纳、暖老温贫、护生共长……在有造化无躁气的文字中一派天然;《大湖消息》又是动的,心动神驰的动,天地之际、古今之变、人鸟之缘、水土之交……在有格致无隔碍的篇页上众灵会通。
读之屏气,阅后凝神,这是一部值得珍爱的好作品。
——著名批评家 《人民文学》主编 施战军
沈念以水的清澈、灵动、深邃和波澜传递辽阔和丰富的大湖消息,对话生活在其中的江湖儿女。他把自然还给自然,又将自然生成为人文。他行走在岸边,又沉潜在水中,在行走的水中洗涤尘埃,在风生水起中流淌诗与思。这是一部中国版的《瓦尔登湖》。
——著名批评家 学者 作家 王尧
《大湖消息》境界阔大,风格鲜明,是一部厚重深情的水之书。沈念以洞庭湖为原点,将乡土、自然、地理、人文融为一体,在生存和发展的辩证中探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。
———著名批评家 诗人 杨庆祥
【作者简介】
沈念在采访中。
沈念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。曾获十月文学奖、华语青年作家奖、三毛散文奖、万松浦文学奖等。著有中短篇小说集《灯火夜驰》《夜鸭停止呼叫》、散文集《世间以深为海》《时间里的事物》等。